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观察

  • 中国潜在和稳定增长的经济学分析——二元体制经济学的中国实践

    周天勇;

    基于现有发展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的逻辑方法,对中国这样一个二元经济体制进行解释和分析,可能会有较大的缺陷和不足。中国是一个结构和体制双二元转型的国家,其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元计划体制向二元体制发育释放→二元体制并存胶着→二元体制向一元市场体制并轨"这样一个特长时期的过程。从经济增长看,一元计划体制向二元部分市场的发育使被计划体制长期禁锢而闲置和低利用的生产要素开始高效率地配置和利用,生产力得以释放,这是20世纪后20年经济高速增长潜能来源的经济学解释。二元体制并存使要素配置受到计划或行政与市场的双重调节,因而信号扭曲将常态性存在;一些体制扭曲可以被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主体所纠正,但相当多的体制扭曲具有不可纠正性;而这种体制扭曲与非扭曲相比,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造成了"低效率—要素闲置和低利用—体制剩余性要素"及其产出损失,如果不能被不断的市场化改革所纠正,经济增长会处于自然失速状态;我们可以将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一些参照值标准化,用反事实方法计算二元体制各类扭曲值的差距,并用市场机制还原的逻辑,测算改革纠正体制扭曲形成的新经济增长潜能。其中关键的两个要点:一是因土地基本没有市场化配置,其不可纠正部分造成了大规模的体制性剩余,必须建立包含土地要素投入的古典增长模型;二是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体制转轨国家全要素生产率(TFP)并不主要来源于广义技术进步,而是相当大比例来源于体制改革对要素利用率的提高和对要素配置的改善,并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增长的历史数据看,TFP增长是波幅较小和近乎平行的一条曲线。从均衡和安全增长看,人口生育、人口流动、土地交易和住宅供给等体制扭曲,再加上出口变化,对生产的需求可能造成消费迭代收缩、出口竞争成本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居民收入被转移以及消费被挤出的后果;而考虑到全球各国经济从收支有余的保守型模式转向支大于收的债务型模式,特别是中国目前负债率较高并可能持续上升,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我们探索了包含债务和土地资产变量影响货币供给和价格变动的基础模型。基于这样一个二元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及其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模块耦合和编程调参,初步形成计算体系,来模拟各类要素不同部位和力度的体制改革、调水改土发展战略和开放格局的方案安排,以预判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潜能、需求侧可能性和资产能够保障的债务链和货币币值安全性,为决策提供学理、模拟和不同结果方面的参考依据。

    2021年06期 No.451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理论研究

  •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基于LSTM模型与BVAR模型的对比分析

    陈彦斌;刘玲君;陈小亮;

    前瞻性预测通货膨胀率有助于央行等政府部门更好地使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以防范通货膨胀对于市场主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主要使用AR和VAR等线性模型对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对于变量间非线性关系以及历史数据信息的挖掘相对欠缺,因而已有文献的预测策略及其准确性有待改进。LSTM模型能够充分挖掘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处理复杂的长期时序动态信息,从而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为此,本文使用LSTM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考虑到新常态以来中国的CPI和PPI走势多次背离,只使用CPI很难对一般物价水平进行全面把握,因此,本文使用LSTM模型对CPI和PPI两个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STM模型在预测中国通货膨胀率时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且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BVAR模型。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将LSTM模型更广泛地用于通货膨胀率预测领域。除了CPI和PPI,未来还应该更加关注对核心CPI指标的预测,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制度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2021年06期 No.451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 新经济下中国服务消费升级:特征与机制研究

    张颖熙;徐紫嫣;

    新经济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使服务提供的场景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在生产变革下,居民消费从生产型向发展型、从商品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呈现出便捷化、个性化、品质化、社交化和价值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按照供需理论,从供给端看,新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业态丰富、模式重塑和产业升级四个层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供给生态,为消费升级提供物质保障;从需求端看,新经济通过改变消费者行为决策、重塑消费习惯而促进消费升级。笔者认为,新经济下促进中国服务消费升级的政策着力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发挥新基建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积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改善消费市场环境。

    2021年06期 No.451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产业组织

  • 平台运营商的市场支配地位滥用与结构性救济——案例回顾、研究述评与新监管模式构想

    白让让;

    数字平台的垄断结构和运营商的反竞争行为,在近期受到了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反垄断立法和执法机构的密切关注,对主导运营商实施横向拆分或纵向拆分的结构性救济也重新进入执法者的工具箱。本文通过回顾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微软公司这两起影响深远的反垄断案件的执法原理、救济模式和实际效应,梳理出专家学者在结构性救济方面的主要理论分歧,总结实施结构性救济的主要原因。本文还结合数字平台的结构特性和主导运营商滥用市场势力的具体形式,提出反垄断执法约束运营商行为和行业规制塑造市场结构这一协作分工的新监管模式。

    2021年06期 No.451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

    张林;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326个贫困县和812个非贫困县两个子样本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贫困县大于贫困县。县域产业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一部分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一部分通过县域产业升级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且贫困县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大于非贫困县。本文研究结论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2021年06期 No.451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金融与投资

  •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

    黄国平;丁一;李婉溶;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会改善我国数字金融和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也对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和冲击。首先,发行数字人民币可减缓其他形式货币(或金融)资产对现金的替代,加速M0向高阶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转化,冲击银行现金存款规模;其次,数字人民币可以提升基础支付体系、扩大金融普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金融脱媒和狭义银行效应,造成竞争失序并冲击现行竞争格局;最后,数字人民币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但也会叠加和放大政策失误而产生危害。而且,数字人民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风险与约束。因此,需要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与运营技术路线的统筹协调,在推动数字人民币新业态发展的同时,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数字人民币各类运营风险。

    2021年06期 No.451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国资驰援是“国进民退”还是“国进民进”——基于股权结构变动的分析

    宋坤;田祥宇;

    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再掀热潮,其中,面临高比例质押风险的上市公司采取主动出让控制权的方式进行自救的行为尤为引人注目。上市公司在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情况下面临重新确定股权结构的机会。实际控制人变更是否可以达到降低股权质押比例、缓解质押危机的目的?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手工搜集了2011—2018年我国实际控制人变更及国有、民营资本参股等相关数据后分析发现,实际控制人变更现象会引起股权质押比例上升,但当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有企业时会显著降低股权质押比例,达到缓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危机的目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民营企业时则相反。本文进一步检验排除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极端情况,以考察国有、民营资本参股后对公司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后会显著降低公司本期和未来一期股票回报率及未来一期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民营资本参股后则会显著提升公司未来一期风险承担水平,对于股票回报率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2021年06期 No.451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财政与税收

  • 转移支付结构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谷成;张洪涛;

    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理论模型,基于1995—2009年中国市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刻画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效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Tobit模型,在财政分权框架下考察了地方财政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因成本差异而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转移支付降低地方公共物品价格,鼓励地方政府提高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但转移支付成本使这一目标发生偏离,从而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相比,专项转移支付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于一般性转移支付而言,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返还收入的使用效率更高;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降低了地方财政自主度,也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构建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缓解各级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No.451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税收优惠政策能否化解制造业企业产能过剩?——一个准自然实验分析

    马永军;李逸飞;刘畅;

    减税降负是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当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不仅具有额外的税收优惠效应,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企业产能过剩。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抑制企业产能过剩。此外,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产权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本文不仅有助于揭示税收优惠影响制造业企业产能过剩的机理与路径,明晰税收优惠产生作用的微观机理,而且对有效提升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年06期 No.451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企业经济

  • 企业战略差异与商业信用模式

    李高波;于博;

    本文以2000—2017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验证了企业战略差异对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商业信用模式,随着战略差异程度的提高,企业获得了较少低成本商业信用,较多高成本商业信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经营风险(盈余波动和现金流波动)是企业战略差异影响商业信用模式的主要渠道;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内控质量与成长性正向调节企业战略差异与低成本商业信用的关系,负向调节战略差异与高成本商业信用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战略差异经济后果、企业战略差异风险的溢出效应和改善商业信用融资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年06期 No.451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 CEO国际化背景促进企业国际化了吗?——基于认知与动机视角的研究

    田海峰;郭英莉;娜美丽娜;

    本文以高阶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基于2015—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采用具有稳健标准误的最小二乘法,基于CEO认知与动机的视角揭示了CEO的国际化背景和国际化注意力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内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CEO国际化背景促进了企业国际化,CEO国际化注意力(CEO认知与动机的直接体现)对CEO国际化背景与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更加深入地揭示了CEO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微观心理基础,这一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还是党和政府推进"走出去"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1年06期 No.451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去杠杆

    陈艳利;钱怀安;

    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去杠杆;相比于非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央企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作用更显著,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是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和提升国有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实现的。

    2021年06期 No.451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劳动经济

  • “人才新政”提高了城市创新能力吗?

    卢洪友;张依萌;朱耘婵;

    基于"人才新政"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选取2009—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实施"人才新政"后,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下提高科技投入水平是产生这一激励作用的重要原因。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人才新政"显著推动了东部城市、创新型城市和重点城市创新能力,对中西部城市以及非重点城市影响不显著,但对非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各地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行"人才新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助推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2021年06期 No.451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 工作—家庭增益对员工个体繁荣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王洪运;杨阳;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本文分析了由工作→家庭增益与家庭→工作增益、工作繁荣与家庭繁荣、正念间的关系,深入讨论不同内容工作—家庭增益对不同方向员工个体繁荣的作用机理,以及正念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53家不同性质中国企业的607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工作→家庭增益对家庭繁荣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工作繁荣具有抑制作用;家庭→工作增益对工作繁荣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家庭繁荣具有抑制作用;正念不仅正向调节工作→家庭增益与家庭繁荣之间的作用关系,还正向调节家庭→工作增益与工作繁荣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明确了工作—家庭增益对个体繁荣的影响,丰富了员工积极工作—家庭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企业通过关注员工工作—家庭域,实现员工保持旺盛精力和高效工作状态的最优配置,以应对不同正念类人格特质并保持组织竞争优势。

    2021年06期 No.451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图书推介

    <正>《数字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加]阿维·古德法布,[美]谢恩·M.格林斯坦,[美]凯瑟琳·E.塔克主编/赵志耘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5作者简介阿维·古德法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加拿大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谢恩·M.格林斯坦,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信息技术系主任,管理与战略系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凯瑟琳·E.塔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海曼职业发展讲座教授,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2021年06期 No.451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