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观察

  • 农地确权专题研究

    罗必良;

    <正>主持人导语:制度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同样,作为基础性制度安排,农地产权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来说更是具有关键性的决定功能。农村改革四十余年来,中国为维护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其中,三次重要的变革及其制度安排尤为重要: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并于198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延长15年不变。第二次是1993年中央11号文件在坚持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2022年08期 No.465 3-4+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 租金要价决定的逻辑:农地确权政策效果的微观证据

    耿鹏鹏;罗必良;

    <正>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农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6])。农业生产成本增幅远超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急剧挤压农业生产获益空间。其中,土地流转租金上涨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高成本的重要原因~([7])。杜挺和朱道林~([8])发现,中国土地流转租金在2009—2017年上涨了33.3%。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2005—2015年,中国农地流转率以年均20.53%的速度提升,但明显低于同期地租年均24.60%的上涨速度,

    2022年08期 No.465 5-13+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农地确权对劳动力转移性别差异的影响

    孟晓志;李尚蒲;

    <正>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亿万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数据显示,2010年之后中国的农民工数量持续稳定在2.5亿人以上,2020达到了2.86亿人,大约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5。事实上,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并非是要素市场发育的独立事件,而是与农业制度尤其是与地权制度变革紧密关联~([45-46])。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层面不断强化农地产权的稳定性。地权从模糊走向明晰、从调整走向稳定,

    2022年08期 No.465 13-21+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农地调整经历、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业生产绩效

    庄健;谢琳;

    <正>一、问题的提出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政策制定者以法律或命令等形式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变迁;二是个人或团体受到潜在的利益驱使,通过自发组织和倡导等形式自下而上形成的诱致性变迁~([72])。制度实施及其绩效与人们的制度信念紧密关联,而这种信念的形成往往受到行为主体历史经验的影响。所以,制度安排不能忽略历史的作用~([73])。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基于小概率事件的记忆与信息处理,在人们面对现实环境进行决策时仍然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74])。

    2022年08期 No.465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理论研究

  • 区块链信任、市场失灵治理与高质量发展

    郭广珍;黄金萌;赵绪帅;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下,无论是在市场机制自身的微观调节方面,还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都需要着重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大规模行为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成为可能,基于区块链信任的内生性特征,信任变量可以引入现有经济体系,从而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提供可信手段。相对于政府治理和市场自发活动,区块链内生信任可以从机制层面阻止各类型市场失灵的发生,成为市场失灵的“终结者”,进而可以从提高消费者效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三个渠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08期 No.465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城市规模对非正规就业收入的影响研究

    刘超;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需求越发强烈,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关注城市规模变化后非正规就业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进一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和非正规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非正规就业收入正相关;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在行业类型、户口类型以及技能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提高了拥挤效应,但其知识溢出效应、厚劳动力市场效应及减贫效应显著,非正规就业者来到大城市就业利大于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非正规就业者权衡城市就业做以指导,对政府培育非正规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借鉴及建议。

    2022年08期 No.465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产业组织

  • 行政权力与市场支配地位的双重滥用行为研究——理论分析与多案例比较

    白让让;

    针对行政权力与市场支配地位双重滥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本文提出了杠杆效应、规制俘获和规制者惰性等三个理论假说。对执法案例的统计分析和代表性案例的研究,既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合理性,也表明双重滥用行为严重制约着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查处周期长、行政成本高、救济方式单一、威慑力不强、执法原则与程序一致性不强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执法效能弱是双重滥用案件执法效能方面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从增强执法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完善反垄断立法执法的规则、增加对行政垄断主体和参与者的经济惩罚和损失赔偿责任、合理安排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反垄断执法的权力边界等多个方面入手,这不仅能够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监管效能,也有利于削弱双重滥用行为对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阻碍作用。

    2022年08期 No.465 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数字技术与环境治理现代化——基于环境成本公平性视角

    孔繁彬;

    数字技术能够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识别与互通的能力,从而开启环境成本公平性导向的环境监管创新之门,通过加速技术开发与采用、促进信息的集中管控与共享、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奖惩透明度,克服了其在技术、组织和动力方面的短板。由此,数字技术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实时、准确、全面地界定污染主体的环境成本,识别责任主体环境治理的能力、意愿及基本行为特征,保障差异化、精细化的监管策略得以实施,避免“一刀切”带来的不公平问题,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企业自愿环保行为,塑造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的有机融合必将打通环境治理的症结点,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2年08期 No.465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金融与投资

  • 金融科技是否提升了中小企业价值?——基于技术创新和信息透明度的视角

    孙继国;陈琪;胡金焱;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的新兴业态,能够通过增强金融普惠性,进而成为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使用金融科技相关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构建城市金融科技指数,并将2013—2020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与之匹配,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地提升中小企业价值;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提升中小企业价值;金融科技提升中小企业价值的作用在创新型企业、小规模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较弱的时期表现得更显著。因此,应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推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强化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的助力作用;深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研究为新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2022年08期 No.465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衍生品交易能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吗?

    于雅萍;孙光国;

    本文从衍生品市场经济功能角度考察了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能够显著增加企业创新能力。衍生品交易通过两种机制促进企业创新:一是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帮助企业维持研发投入的持续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产出效率;二是发挥风险管理效应,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维持创新环境的稳定性,提升企业对创新风险的相对承受能力,促进企业创新。调节效应分析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衍生品交易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更高的分析师关注度可能抑制这种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资本市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及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据,同时为企业如何应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经营风险,保持创新活动的持续和高效提供思路。

    2022年08期 No.465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财务与会计

  • 双重成本匹配影响企业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机制——基于海尔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张先治;李苗;

    企业集团应如何进行管理控制模式选择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因此,探讨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知识转移成本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以海尔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匹配探讨并解释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包括权力配置、选择控制手段和设定控制目标三个步骤;企业集团通过识别和汇总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形成不同的匹配情形,继而导致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的异质性;在此过程中,企业集团通过权衡机制进行权力配置,通过耦合机制选择控制手段并设定控制目标,进而实现了管理控制模式的合理选择。本文从双重成本理论视角探索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对完善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08期 No.465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集团控制特征与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

    黄贤环;王瑶;

    区别于已有文献将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研究其金融化行为,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型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和政府部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背景,将上市公司纳入集团整体的分析框架,选用2008—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集团控制、控制链层级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对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独立的上市公司,集团控制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金融化水平;同时,上市公司所处的控制链层级越长,其金融化水平越高;相比于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更高;且以上效应在重资产模式的上市公司以及外部审计监督机制较弱时更加明显。进一步地,集团控制、控制链层级越长和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持有长期金融资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宽我国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研究视角,并丰富集团财务的相关理论研究,同时能够为完善我国集团公司治理和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必要的着力点。

    2022年08期 No.465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公共管理

  • 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及案例考察

    孙大鹏;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协同治理是一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该模式克服了以往管理主义和冲突主义的弊端,是当前各地方政府开展一系列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理论总结,有利于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领导力、制度设计、初始合作条件是协同治理的外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到协同治理论坛是否可以顺利开启;沟通、信任、承诺、共识、中期成果是协同治理的内部过程因素,描述了协同治理论坛如何能达成良好的政策效果,这个过程是非线性和迭代的,它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过程,或是由于某个环节没有打通而造成协同治理的失败。协同治理框架能够分析当代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案例,如化解居民停车矛盾等。

    2022年08期 No.465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电子商务与县域地区人口规模——基于面板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王元正;叶秀敏;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个崭新而有效的思路。本文以2006—2019年1 178个县域地区为样本,以淘宝村代表电子商务对县域地区的冲击,运用改进后的面板PSM-DID方法及中介效用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地区人口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有助于县域地区的人口规模增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张,发挥对服务业和流通业的乘数效应,进而促进人口规模增加。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以往的土地政策,电子商务对于中西部地区人口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与局限,本文提出了完善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等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2年08期 No.465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图书推介

    <正>《创新驱动发展数字赋能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联合课题组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7作者简介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联合课题组,是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起,联合华为、浪潮、国家电网、成都数联铭品(BBD)、全拓数据、金山云和数梦工场等单位共同组建的研究机构。

    2022年08期 No.465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下载本期数据